第一階段實習整體反思報告
1.
專業質素反思
-個人對幼教工作的體驗
個人對幼教工作的體驗是我覺得老師要悉心照顧幼兒,例如有幼兒腳痛,老師會問幼兒和檢查因何事痛,是因為受傷還是其他原因,然後因嚴重程序作不同方面的照顧以及多加留意。此外,有幼兒感冒,有咳嗽,老師接過家長給予的咳藥水以及藥水,然後要準時喂幼兒吃藥,所以老師要十分有記性。
排洗的時候,老師叫幼兒排隊。一名老師帶頭帶領幼兒,一名老師包尾照顧幼兒,實習老師站在中間看着幼兒。因為當中有幼兒會走離隊伍或者站着不動,所以包尾和中間的老師負責帶離隊的幼兒回隊和協助幼兒排隊向前行。此外,中間的老師還要協助幼兒排成隊形和避免走散。進入洗手間後,一名老師在洗手間門口守住,避免幼兒亂走。2名老師分別往左方和右方,幫助幼兒拿紙巾,因為紙巾放得太高。還要指示幼兒洗手和抹手,因為有幼兒會忘記洗手。可見老師在保持秩序方面是要很留心的。
吃早餐,茶點,午膳時,老師要留意哪些幼兒不可吃哪些食物,例如有些幼兒不可飲牛奶。如果當中有幼兒不肯進食,老師就要威逼利誘地務必要幼兒吃完全部茶點/午餐,例如拿個玩具出來誘惑幼兒,要幼兒吃完才可以玩玩具。或者認真嚴肅地叫幼兒快些吃,說要不然老師會生氣,又或者親自喂幼兒吃。為了幼兒的身體健康,老師必須要這樣做。
2.
教學反思
-對教學設計的體驗
我對是次活動設計的體會是原來說故事是不容易的,因為要考慮很多不同的因素。例如座位安排以及故事內容,都要引起幼兒的興趣和引起幼兒的發問。原來需要事先練習多次,臨場才不會緊張以及令說故事更加流暢。此外,幼兒一般較靜,只有少數幼兒回答問題。老師要親自點名問幼兒,才能令幼兒回答問題。最後也要留意教具的實用性以及幼兒的能力程度,否則做出來的教具則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此外,如果教兒歌時有動作,動作必須要簡單,這樣幼兒才能跟得上。另外,我有時問的問題太難,令幼兒不懂得回答。
-對教學技巧的體驗
如果老師音量較細,較遠的觀眾未能清楚地聽到。老師的音量要大,才能有效控制全班,課堂才能順利運作。而且聲線起伏不大,未能吸引幼兒注意。老師可在幼兒排洗和玩玩具時多與幼兒聊天,以增進感情。不然跟幼兒接觸得少,未能建立良好的感情,所以有部份幼兒會不聽我的指示,我叫所有幼兒閉上眼睛,但他們沒有閉上眼睛,他們卻自己在玩。以及老師要不時稱讚一下幼兒,這樣幼兒才會留心上堂。此外,帶活動時不時有幼兒站出來,實在不是辦法。
3.改善計劃
我覺得我最應改善的是音量的提高,咬字清晰,聲線高低起伏,吸引幼兒的注意。加上表情多變化,也可加入動作,令帶活動時更生動有趣。為此,我應該多在家中對著鏡子練習,看看自己的表情是否有不同變化。至於有幼兒在活動中站出來方面,我覺得帶活動最好圍成半圓,令所有幼兒都能清楚看到教具。避免一排排坐時,中間和後面的幼兒的視線被前排幼兒的頭遮住,例如老師在說故事過程中,有中間的幼兒站出來說是看不到圖書,老師可以拿著圖書走往幼兒坐位前給幼兒看之後,這樣幼兒就沒有站起來了。另外,問問題要簡單和容易想到答案,不然大家只有你眼望我眼。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